2012年8月9日 星期四

席勒專欄/集體狂熱 吹出經濟投機泡沫

席勒專欄/集體狂熱 吹出經濟投機泡沫
投機泡沬是一種社會瘟疫,其傳染媒介為價格波動。價格上漲導致早期投資人致富的消息,刺激社會的羡慕和興趣,進而吸引更多人投入市場,推升價格進一步上漲,再吸引更多人投入,終至泡沫形成。等泡沫破滅後,同樣的傳染效應助長市場急速崩潰,價格下跌導致愈來愈多人退出市場,並進一步渲染經濟的利空消息
但危機之後,我們在採取抑制市場的政策必須先考慮替代選項。事實上,投機泡沫只是社會瘟疫的一種,非金融市場的社會瘟疫為害還可能更大。在投機泡沫中,傳染會因人們對價格波動的反應而擴大,但社會瘟疫不需要市場或價格就能引起公眾注意,且傳染速度很快。
麥凱(Charles MacKay)1841年的暢銷書《異常流行幻象與群眾瘋狂》(Extraordinary Popular Delusions and the Madness of Crowd)記述了非投機泡沫的社會瘟疫例子。該書讓一些歷史泡沬變得十分出名,如1719-20年的密西西比泡沫、1711-20年南海公司泡沬,和1630年代鬱金香狂熱。但該書也包含一些非市場例子。
麥凱列舉的社會瘟疫例子牽涉迷信煉金術、世界末日預言、算命、星相、磁性治療術、獵巫和十字軍東征。部分這類瘟疫有深遠的經濟影響。
麥凱舉的無市場泡沫例子可能與我們相距遙遠,而較近的例子可從20世紀實施中央計畫計畫的共產國家找到。這些經濟體的事件似乎歸因於領導人的命令,但社會傳染掌控這些國家的力量,甚至大過對我們「泡沫」經濟體的掌控。
中國在1958-61年的大躍進就是一個無市場投資泡沫。該計畫牽涉農業集中化和激進的提振工業措施。其中沒有市場價格、沒有公開的盈虧報告,也沒有獨立分析。計畫初期掀起一股盲目狂熱;儘管土法煉鋼在產業分析師眼中很可笑,但他們對中國毫無影響力。當然也沒有方法「作空」大躍進。其結果是農村勞動力與資源迅速轉移到工業,造成餓死數千萬人的大饑荒。
大躍進帶著龐氏騙局的特性,是嘗試藉口耳相傳渲染報酬率、欲吸引投資人輪番投入的投資詐騙。龐氏騙局藉狂熱的社會傳染,為促銷者賺進暴利,至少在初期時。毛澤東巡視東北的現代鋼廠並和專家談話後,據說對土法煉鋼頓失信心,但他擔心的是這股運動的動能喪失。正如龐氏騙局的經理人,他擔心只要稍微暗示懷疑,就會使運動瓦解。大躍進和隨後的文化大革命,都是為製造意識的社會傳染而精心策劃的運動。
有人認為這些事件不是投機泡沬式的社會瘟疫,因為是出於獨裁政府的命令,其結果反映的是政府管理不當而非投資錯誤。然而它們有泡沫的特性:不管是否刻意誤導,它們確實是利用集體狂熱傳染、以未來榮景為號召的計畫。
目前的全球金融危機與這些事件相比只是小巫見大巫,而了解這一點很重要。現在經濟體有自由市場,其中有提供投資建議的分析師、為證券評級的信評業者,製作財務報表的會計師,以及審計師、律師和監管當局。這些團體各有專業協會,他們定期集會和制訂認證標準,使資訊保持更新、執業者遵守道德規範。這些機制的完備發展使真正嚴重的經濟災難——讓2008年危機相形見絀的災難——幾乎不可能發生。 (作者Robert J. Shiller是耶魯大學經濟學教授、Project Syndicate/編譯吳國卿)
【2012/08/09 經濟日報】


全文網址: 席勒專欄/集體狂熱 吹出經濟投機泡沫 | 國際財經 | 全球觀察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WORLD/WOR2/7282553.shtml#ixzz233hVR3nf
Power By udn.c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