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9日 星期一

「戰死」在股市上的4名頂級人物

「戰死」在股市上的4名頂級人物

2013-12-05 05:04:00 来源: 香港成报
核心提示:股市沒有神。即使牛如索羅斯、格雷厄姆,也有血本無歸的時候。下面,我們就來看看那些頂級大牛是如何死在山腳下的。
  股市沒有神。即使牛如索羅斯、格雷厄姆,也有血本無歸的時候。下面,我們就來看看那些頂級大牛是如何死在山腳下的。
  1、格雷厄姆1929年股市泡沫破滅後在1931年抄底,結果破產。在這之後他的金融分析學說和思想在投資領域產生了極為巨大的震動,影響了幾乎三代重要的投資者,他享有「華爾街教父」的美譽。
  失敗原因:抄底
  2、美國著名經濟學家費雪已經預見1929年股市泡沫破滅,但是還是買入自認為是便宜的股票,結果幾天之中損失了幾百萬美元,一貧如洗。
  失敗原因:認為優秀企業可以穿越周期不計價格買入
  3、索羅斯1987年前認為日本股市泡沫巨大,放空日本股票,結果慘敗,日本股市牛到了1989年。 1999年索羅斯曾不看好科技股,但2000年後卻用量子基金高位買入科技股,最後大虧。
  失敗原因:投機,對賭
  4、物理學家牛頓在1720年還是造幣廠廠長。
  那時英國南海公司股票開始大漲,牛頓就把自己的7,000英鎊投了進去,僅過了兩個月,就翻了一番。在當時,這筆錢是他當造幣廠廠長年薪的3至5倍。當年7月,南海公司的股票繼續漲,到1,000 英鎊一股,漲了8倍,這時牛頓加大資金買入。到12月,股價跌剩八分之一,南海公司的股價跌回起點,牛頓損失了20,000英鎊,相當於他幹十年廠長。
  失敗原因:追漲

《台股青紅燈》好股票下跌時 你有買嗎?

《台股青紅燈》好股票下跌時 你有買嗎?
■多哥
任何產業都有成功者與失敗者,而平庸無奇、過一天算一天的企業更多;買股票不是買整個產業,乃是個別的企業,因此,不管是言必稱電子,或者傳產、生技才是主流,都是沒有意義的說法。

投資應力求簡單化,找熟悉的產業著手,並在裡面找出優質的公司,鎖定目標後耐心等到其價格被嚴重低估,才大舉進場。這種投資術最重要的關鍵在於投資人的心理素質,是否具有足夠的耐心,大盤大漲完全不心慌,一定要等到目標價出現,才有所行動。

其實,心理層面的鍛鍊往往是投資人最弱的一環。想想看,若擁有一檔股票,原本設定的目標是賺5成,但漲到1成時,若再遇上大盤出現激烈震盪,而不砍殺股票,落袋為安者幾希?亦即,要買到低價不難,但抱得長不長,卻決定在心理素質。由於心理素質不同,很多買到10元的投資人,可能11、12元就賣了,結果比買到15、20元,卻到30元才賣的人賺得更少。


而且,人的心理常會有盲點,明明已挑到一檔好股票,照理它若遭到誤殺、出現非理性下跌,應該是千載難逢的買進機會。不過,真正碰到這種狀況,大多數人反而產生莫名的擔心,加上大師又看圖說故事指稱,股票如此下跌代表它背後有不為人知的壞消息,於是多數人就縮手了。若去看看一個半月前華碩跌到204元,現在已經270元了,你就會了解心理素質有多重要。

QE本月縮 葛洛斯估機率5成

QE本月縮 葛洛斯估機率5成

字級:  
最新更新時間:23:44:08
(中央社台北6日電)素有「債券天王」美譽的葛洛斯(Bill Gross)表示,美國11月的就業成長步調暗示,聯邦準備理事會(Fed)本月就開始縮減每月購債規模的機率達50%。

這位全球最大債券基金操盤手接受彭博電台節目主持人祁恩(Tom Keene)與麥基(Mike McKee)專訪時說:「現在至少是機會各半。」他指出,「把1月當起點符合邏輯,但聯準會明顯希望退場」,有鑑於近期成長步調至今只產生約2%的成長率,「聯準會開始減碼時仍必須小心」。

美國11月就業人口成長比預期多,失業率降到5年低點7%,勞動市場展現更多進展,將有助於為美國經濟帶來火花。

美國勞工部稍早公布的數據顯示,11月非農業就業人口增加20.3萬人,延續10月經修正後增加20萬人的氣勢,衝出2月至3月以來最旺雙月就業成長。彭博社調查89名經濟師的預估中值為增加18.5萬人。

聯準會決策官員在2008年金融海嘯加劇時把利率降到空前低點,並承諾在經濟和就業顯現持續復甦跡象前都不會調整。聯準會從2008年12月起就把銀行隔夜拆款利率壓在零至0.25%區間,並說過只要失業率高於6.5%、通膨率低於2.5%,利率就會保持在該水準。

根據彭博社10月調查40份回應的中值,聯準會決策圈將在明年3月18日至19日開會時,把每月資產收購規模從850億美元縮小到700億美元。

創辦PIMCO(Pacific Investment Management Co.)的葛洛斯表示,許多聯準會官員現在見到風險,體認到當利率升高、資產負債表上的債券出現損失時,「他們終將變成眾矢之的」。

葛洛斯受訪時說,PIMCO依舊著重收購天期較短的債券,它們「較不易受利率攀升影響」。兩年期債券殖利率「相對穩定已有一段時間」。

葛洛斯過去1個月數度預測,聯準會可能會保持零到0.25%的銀行同業隔夜拆款利率目標到2016年。(譯者:中央社尹俊傑)1021206

大型行庫:明年房貸幾乎零成長

大型行庫:明年房貸幾乎零成長
2013/12/06
【聯合報╱記者羅兩莎/台北報導】
國內房價一路衝高,包括央行總裁彭淮南、財政部長張盛和不約而同點名台北市房價太貴。因應房價處於相對高點,大型行庫指出,明年房貸業務量將僅微幅成長,「幾乎是零成長」。
包括房貸龍頭土銀、第2大房貸銀行合庫以及三商銀都指出,國內房價已經處高點,考量風險及未來景氣等因素,明年房貸業務增幅普遍低於1%。
以土銀為例,明年房貸總額將只增加10億,即不到1%,合庫也只是微幅成長;一銀說,「會成長,但是微幅增加,幾乎是零成長」。
大型行庫主管說,台北市房市買氣已收手,一般房貸案子變得很少。最近只剩下「青年安心成家房貸」有成長,且多集中在房價較低的中南部地區。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行庫房貸額度逼近銀行法規定上限,引發房貸利率走升;例如合庫去年祭出調高利率後,房貸水位節節下降,但過去半年來不少大型建案交屋,額度又快「破表」,該行決定即日起重啟控管機制,房貸利率一律調到2%以上。


全文網址:udn房市情報 - 房貸天地 - 房貸小百科 - 大型行庫:明年房貸幾乎零成長http://money.udn.com/house/storypage.jsp?f_MAIN_ID=417&f_SUB_ID=4067&f_ART_ID=300448#ixzz2mu15nU5q
Power By udn.com

股海指南針/站在巨人肩上…物流股會紅

股海指南針/站在巨人肩上…物流股會紅
台北市的房地產是不是泡沫?比特幣是不是泡沫?
思考以上的問題之前,要先了解,泡沫究竟是甚麼?對財經領域的人來說,泡沫指的就是泡沫經濟,也就是一項商品或資產的價格,遠遠超越原有價值,其波動常來自於投機資金進出,而非實質經濟需求,當買盤像泡沫一樣消失,價格也隨之重挫。投資必有泡沫,能掌握泡沫,利潤由此產生。
要判斷一項資產是不是泡沫,得回歸到「價值評估」。價值評估方法很多,例如財政部長張盛和指出,台北市房價「非常、非常的高」,他引用的是房地產租金投報率低、房價所得比高,部分符合泡沫化指標。央行副總裁楊金龍補充說,台北地區房價所得比約12.4倍,一般情形下應該是五倍左右,證明北市房價的確過高。
果真如此,台北市房價的泡沫為什麼可以繼續存在?
原因來自供給和需求,根據統計,台北市房屋需求多出供給8萬戶,所以實質需求撐住了價格,根據以上對「泡沫」的定義,我們可以說台北市房價不是泡沫,可是價格很高,十年漲幅超過兩倍,於是風險漸增。
比特幣,又稱謂位元幣。它是一串由字母和數位構成的字元,沒有政府或央行信用擔保,居然驚動中國人民銀行出面封殺,聯準會前主席葛林斯班直言,比特幣就是泡沬。
比特幣爭議性就在於內在價值無法評估,但因其產生方法特殊,全球只有2,100萬個。換言之,比特幣的特色是「限量發行」,從這個角度看,央行把比特幣歸類為「貴金屬」滿有道理,事實上,對數位時代的族群來說,比特幣比起可以大量印製的美元、日圓、歐元,可能還比較實在。
這個虛擬貨幣在中國大陸、日本、斯洛維尼亞等地有交易所可以買賣,而且美國有一對新婚夫婦環遊世界三大洲,居然用比特幣生活了三個多月,代表它的價值已經受到肯定,實質需求確實存在。我們可以說比特幣也還不算泡沫,只是漲幅很離譜,在籌碼稀有資金流入的情形下一年漲了89倍。
漲幅高,貿然投入就是刀口舔血。但更多人鬱卒的是沒有「早知道」,錯過資產翻好幾番的機會,現在後悔來不及,如何看出下一個商機最重要。物理學家牛頓有一句經典名言:「如果說我看得比別人更遠,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觀察成功的企業家在做甚麼,不難發現未來趨勢。
大陸網路集團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剛在憑空創造出來的1111光棍節,以單日成交金額約人民幣1,700億元刷新世界紀錄,說他是網路業界巨人應該沒有爭議。
今年,他49歲,正值壯年,卻毫不戀棧地辭去了集團執行長,震驚業界。但是,他的下一步計畫是結合銀泰、復星等集團成立菜鳥網路科技,計劃投資新台幣4,800億元切入物流領域,因為完善的物流,才是電子商務的完整服務。
清楚這個邏輯,也許我們應該仔細思索,台灣的物流業者應有的價值。新上市的宅配通本益比約20倍,代表市場已經開始認同這個族群的潛力;台驊,另一家物流業者已經默默轉強;聯強,是亞太地區最大電子專業通路商,其競爭力來自物流中心。還有中菲行等企業,股價處於相對底部區,值得留意。 (作者是財子學堂副總經理)
【2013/12/07 經濟日報】http://udn.com/


全文網址: 股海指南針/站在巨人肩上…物流股會紅 | 股市要聞 | 股市投資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STOCK/STO2/8344441.shtml#ixzz2mu0Gsm7Z
Power By ud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