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27日 星期日

薩夫特專欄/蘋果失色…要怪股民瘋過頭

薩夫特專欄/蘋果失色…要怪股民瘋過頭
各位投資人,問題不在蘋果公司,而是我們自己。
蘋果上周公布的財報令人失望,導致股價24日重挫逾10%,適時地提醒我們仍有很多人不理智。
問題不僅出在蘋果本身,也出在那群盲目跟從市場潮流的投資人,是他們瘋狂追高,把蘋果股價推升至不合理的價位。
蘋果是1家優秀的企業,生產最棒的產品,且開拓新市場的戰績輝煌。此外,該公司享有超越消費產業巨擘、可媲美軟體公司的利潤水準,坐擁超過1,300億美元現金,並經營獨一無二的連鎖零售商店。
這家公司很了不起,但我要提醒投資人,別期望未來它的成長與獲利能維持過去的速度。
這點從毛利率便可看出。上季蘋果的毛利率為38.6%,雖然還是很高,但遠低於1年前同期的44.7%,市場預期年度第2 季還可能進一步降到37.5%至38.5%。這些數字仍很驚人,但可能日漸走下坡,即使是如蘋果這樣創新、營運穩健的公司也不例外。
蘋果早該推出迎合消費者的新類型產品或開拓新市場,才能讓股價登頂時的估值顯得合理。
問題也不是出在前執行長賈伯斯辭世。雖然賈伯斯很偉大,但投資人過度高估他,認為他有超能力抵抗現實、做出改變。賈伯斯拒絕向現實妥協的個性確實激發員工潛能,締造出色佳績。但當你已是最受推崇的市場佼佼者時,超越預期變得困難許多。
然而,投資人仍持續推高蘋果股價,寄望它能一再克服挑戰。蘋果股價的起落揭露了1項投資基本真理:問題和契機多半來自其他投資人。雖然我們花大多時間研究公司的基本面或政經局勢,但忽略人的因素可能讓我們犯下嚴重錯誤。
Oaktree資本管理公司知名基金經理人馬克斯說:「投資風險大多不是出在相關的公司、機構或證券,而是出在其他投資人的行為。」
他舉「閃亮50股」(Nifty Fifty)的熱潮為例,這指的是一群1960年代晚期至1970年代初期表現絕佳的企業股票,這些公司營運良好,股價也被過度高估,但投資人仍蜂擁而至。後來許多檔股票都從高點暴跌90%。
馬克斯指出,投資人根據預期可獲得的收益為某1檔證券定價。但他們可能定得太高,好比對蘋果的股票;或定得過低,好比對1970年代的垃圾債。
「蘋果現象」由群眾追捧和基金經理人把它視為比較指標促成,昂貴的裝置和更多人擁抱iPad,也推了蘋果一把。起初蘋果是創新現象,後來又成為金融市場現象。蘋果朝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邁進時,基金經理人發現,若是在場邊觀望,將眼睜睜看著績效落後大盤。
這可能導致基金遭贖回,也影響薪酬和工作保障,難怪這些投資專家盲目地加入追逐蘋果的行列。
蘋果的情況是這樣,次級房貸也是這樣,未來類似情況還會繼續發生。
(作者James Saft是路透專欄作家)
【2013/01/27 經濟日報】


全文網址: 薩夫特專欄/蘋果失色…要怪股民瘋過頭 | 國際財經 | 全球觀察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WORLD/WOR2/7663827.shtml#ixzz2J90o7ExI
Power By udn.c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