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1日 星期一

創意思維/股神的夢幻生意

創意思維/股神的夢幻生意
對於巧克力的愛好者來說,溶在口中的一抹甜味,是天上掉下凡間的禮物,而這些人,也是美國席氏糖果公司(See's Candies)從1921年以來,努力希望討好的人。
席氏糖果公司總部位在舊金山,討好了包括比爾蓋茲在內的許多加州人。過境美國西部的機場,或者年節時分在購物中心的小攤位,公司黑白包裝的巧克力禮盒,是許多人的伴手禮選擇。去年公司賣巧克力賣了3.7億美元,共有8,300萬美元的利潤入袋。
做一樁甜蜜買賣
這一樁甜甜的買賣,也吸引了股神巴菲特(Warren Buffett)。1971年,在同事的大力推薦下,巴菲特第一次吃到席氏糖果,一吃他就很喜歡。看上席氏的紮實產品與經營,隔年巴菲特的波克夏集團(Berkshire Hathaway)決定買下席氏,今年剛好滿40年,他稱該公司做的是「夢幻生意」。
巴菲特買下公司後,放手讓公司維持小而美的原貌。一直到2006年,公司當了33年執行長的哈赫根(Chuck Huggins)退休,巴菲特才安排波克夏集團老將金斯特勒(Brad Kinstler)接手執行長一職。到現在,巴菲特的辦公桌上都會擺著一盒席氏糖果的巧克力棒棒糖,那是公司所有產品中他最喜歡的。
每天早上4點,席氏公司員工陸續抵達位於加州的工廠,開始製作巧克力。席氏強調所有原料都是新鮮與在地的,巧克力不含任何防腐劑,所以產品平均保存期限只有25天,比一般盒裝巧克力短了許多。而產品的所有原料,只有松果跟香草是進口的。
席氏糖果有一個「品質絕不妥協」的信條。2005年出版的「席氏著名的懷舊糖果」(See's Famous Old Time Candies)一書中描述,遇到戰爭時期物資缺乏,所有糖果公司都遭受波及,當時公司決定以減少產量因應,不願意降低品質。因為守住品質,即便巧克力並非生活必需品,在大蕭條時期,席氏的分店數仍從12家成長到30家。
對自家產品的信心滿滿,席氏掛出滿意保證。公司網站由執行長金斯特勒署名,如果顧客對買到的巧克力不滿意,可以拿回店面或寄回公司,席氏一定更換。在公司網站上下單購買,如果是5到10月,為了確保產品品質,席氏會採抗熱特殊包裝,而且嚴格規定不接受郵政信箱等、顧客沒有立即收件的送貨地址。
席氏糖果的財務長史考特(Ken Scott)已經在公司工作34年,在接受今年8月的財星雜誌訪問時,他表示,公司一向規定,民眾走進店門可以指定試吃任何一種巧克力,而且吃完後,還可以繼續試吃下一種,他說:「那是我們最好的行銷,因為只要民眾試吃就會喜歡。」該雜誌分析,席氏產品每年漲價可以到5%的幅度,因為品牌忠誠度很高。
品質絕對不妥協
席氏糖果的第一家店面,裝潢模仿席瑪麗在家鄉廚房的黑白地磚,這個傳統延續到今天,是席氏的正字標記。員工穿著猶如實驗室的白袍,胸口以黑線繡出員工的名字,不繡姓,同事之間只以名字相互稱呼。從工廠到店面環境,也像嚴謹的實驗室般一塵不染。
黑白地磚同時爬上包裝盒袋,跟席氏 的店面和制服一樣,走非黑即白的統一風格。盒子和袋子上面另外還印著席瑪麗的照片,9月中,公司才剛舉辦過席瑪麗158歲冥誕的慶祝活動,很明顯地,公司不想放棄這個代表過去自家手做產品以及友善服務的形象。
除了帶給顧客的經驗不變,公司的員工離職率也很低,許多第一線的員工已經在席氏工作幾十年。
不變中,公司也在思變。席氏糖果一向留在美國西岸的舊地盤,1975年在香港開了第一家海外分店,到現在,海外還是只有香港、日本和澳門總共6家店。在美國,目前有211家分店,但沒有任何一家是在芝加哥以東的地區,而且超過一半聚集在加州。公司未來3年計畫走出西部。
事實上,席氏糖果以前做過類似的擴展,但是並沒有成功。80年代,公司一度東進開了幾家店,但是因為競爭激烈,高價端有歌帝梵(Godiva)等巧克力品牌,低價端有大賣場架上的各種知名食品品牌,以及在沒測試過的市場開店過於迅速,最後都以關門收場。
現在該公司改變策略。由於盒裝巧克力是非常年節性的產品,並挑選情人節或耶誕節,在新市場試水溫,謹慎尋找適合開店的地方,以期更多消費者會愛上巧克力。

【2012/10/01 經濟日報】


全文網址: 創意思維/股神的夢幻生意 | 商業企管 | 財經產業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1/7399096.shtml#ixzz2822GY9vD
Power By udn.c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