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張智超】
身為職業操盤人,常有人會問如何在股市中賺錢。我常說,多頭市場幾乎每個人都賺得到錢,但經過空頭市場的循環後,依舊維持獲利的人就是少數中的少數,我的理論是在股市中要長期獲利,必須具備下列4項特質:一、選股的能力;二、操作的技術;三、資金管理的方法;四、心理素質與紀律。我在過去的專欄已分別傳授選股的方法與操作的技術,今天我想談談更細膩的基本面選股。
過去一直有許多技術分析派人士主張基本面無用論,我常反駁說是不懂得如何應用基本面,只會看EPS(每股稅後純益)等表面數字做分析,當然無用,因為數字是死的,是現在與過去的結果,無法判斷未來,數字背後的邏輯卻是我們獲利的來源。
馬總統的座車是BMW,對我而言,BMW代表幾個意義,「B」代表Business model,也就是經營模式與賺錢背後的邏輯;「M」代表的是Market,也就是企業主力產品的市場潛能與公司如何搶下市場占有率;「W」代表Who與What,誰是經營團隊與公司3年後會變為如何的公司。以上簡單幾個字已代表我每次選股的思考流程,也是我每次拜訪公司的討論重點,通過BMW的考驗,才會列入核心持股的名單。
首先Business Model,我重視的是公司的經營模式為何?是藉由製造、行銷、通路,還是利用差異化加值來獲利,更重要的是藉以獲利的邏輯為何。是較低成本,還是較高的售價?是技術能力取勝還是行銷策略得宜?是通路布建完整或是有獨家的專利?把獲利模式中的關鍵變數找出來,再來思考,此項優勢的期限會有多久,通常這點可協助我們在所投資的公司優勢不再時,即早出脫持股。例如:三星的崛起把宏達電在Android平台與電信廠商原來的優勢削弱了,而Qualcomm在3G力搶中國大陸的市場,也淡化了聯發科在2G時的領先地位。
再者,M代表為市場的潛能與如何擴張市占率,過去台灣以出口為導向,產品的出貨模式為代工或來料加工為主。但隨生產成本逐漸被大陸與東協相關國家所取代,以代工製造的經營模式將遭遇更多挑戰與困境,因此股市關注重心逐漸轉向以高附加價值的服務業、軟體業或有技術加值的自有品牌製造業為主。簡單來說,在大陸深耕布局有成的台灣企業,未來成長力道自然大於台灣市場,但最具市場潛力的仍是有能力將產品行銷至全球的企業,如台積電、漢微科、思源等優秀企業。
最後我們檢視企業是平庸與非凡的關鍵,在於三年內經營團隊具體成長的計畫是否可行。當然這有些主觀,但我們仍可藉由1,000張以上持股者占股本比重的變化,與公司的布局。例如裕日車在大陸與東風日產建立牢不可破的合作關係,且1,000張以上持股者占股本比重始終都在93%以上(裕隆占50%、日產占40%),我們有理由相信經營團隊是全心在經營事業。
「BMW模式」檢視我們所投資的企業,是我個人獨創且一直協助我找到真正好的企業,好的公司不會因為股價跌變壞,相同的,不好的企業也不因股價漲而變好,掌握企業本質遠比觀察技術面與籌碼面更重要,更是投資人長線成功的關鍵因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